由军队、警察和外交机构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保障着中国的海外利益。在索马里海盗猖獗的亚丁湾海域,飘扬着中国红旗的中国军舰已经航行了九载春秋,二十六批护航编队经历亚丁湾风浪的历练,保持着被护船舶安全。
在超过30个国家,“有着外交官身份的警察”警务联络官编织出一张跨越国界的“天网”。在世界各地频发的骚乱、冲突、恐袭中,中国驻外使领馆成为华人的坚强后盾,保护着海外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。
但随着中国公民、驻外机构、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节奏加快,中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,军队、警察和领事保护有时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军队的使用受到各国主权的极大限制,警务联络官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驻在国是否配合。领事保护的范围及能力十分有限,使馆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及时解决驻外机构、企业的具体问题。
国家安全保护体系提供的是应急救助性质的服务,而非保镖式服务。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,大面积和个性化的安保服务主要应依托于专业的安保服务机构。只有实施中国驻外机构、企业、人员安保服务的专业化、市场化,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,提供量身定做的专业水平的安保服务,从而使中国驻外机构人员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。
但各国安保公司几乎都与本国政府、军队关系密切,让其深度介入中企的重要敏感设施,对海外设施的长期安全稳定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潜在威胁。因此中国民营安保企业成为了海外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首选,有效弥补了国家安全体系的短板。
民营安保企业在进入驻在国开展安保业务会避免产生外交问题。不论在产权模式,还是目标国家准入态度、应对国际舆论影响等方面,都有着政府背景安保公司不可比拟的地位优势,更容易为目标对象国政府和民众所接受。